万书网 > 穿越到明朝利用现代科技制霸全球 > 第32章 终于有烟抽了

第32章 终于有烟抽了


全身泡透后,借着几分酒意,朱天明躺到铺着锦缎被褥的大床之上,美美的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了。

  两位丫鬟在床边,服侍着朱天明穿好了衣服后,引着朱天明到一楼的餐厅用了早饭。

  这是魏忠贤来到餐厅,对朱天明道:“大人,小人已派人和您军中的王远刚王大人接洽过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成本上加出了一成半的利润。

  这一成归到柜上,另外半成小人想做个激励,哪家织户和裁缝完成的又快又好,就给些额外的奖赏。”

  朱天明道:“很好,你很会办事。军服之事一定不能出什么纰漏。”

  说罢,魏忠贤便垂首站在朱天明身侧,不再打扰朱天明用餐。

  朱天明心想:“怪不得天启帝如此宠信这个家伙,情商确实太高了。而且很会带着领导腐败和享受,最重要的是他其实很会办事,只是要给他画好明确的框框。”

  吃罢早饭,魏忠贤已经让人备好了马车,送朱天明回到了军营。上了车后,发现座椅上还垫了一层锦缎软垫。

  半个月后,朱嘉赫和张之极终于完成了选兵事宜,张虎臣从弘农卫挑选的四千六百名精锐也已经到了京城,现在营中共有近三万精锐。

  朱天明让万胜和李洋按照新军操典对这三万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新兵营训练,最后择优留下两万六千人,裁汰的退回原部。

  这一个月的新兵营,对新兵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抗压训练、队列训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及射击,格斗,枪械保养,战场急救等军事技能训练。

  新兵营训练结束后,又用了七天时间完成部队编组,各部队都已完成建制。

  此时新式军装和大批的新式武器也都运抵了师部,两处新的军营也已接收完毕。

  只是师部及各旅的直属炮兵还没有重型火炮可用,现有的重火力只有60毫米迫击炮可用。

  不过,科学院和军械厂那边也有好消息传来,他们正在仿照M1897型速射炮和LEFH18榴弹炮,研制新型野战炮。

  有了这两种火炮的加持,朱天明将更有信心。

  但由于钢铁产量和质量原因,造成新型火炮设计研制遇到很大困难,建议在科学院中设立冶金研究所,

  招募各处有经验的铁匠进入研究所,主研方向为研究钢材合金比例、提高钢铁质量、种类以及提高钢铁产量。

  朱天明批准设立冶金研究所,并找到工部和御用监、兵杖局求助,让他们帮忙招募顶尖的铁匠。

  朱天明按照各旅所需的军械弹药及其他物资进行了分配。

  然后,二旅、三旅各自进驻了自己的军营,第一旅和师部直属部队留在了原来的营区,将原驻地改为“皇家禁卫军一师师部”。

  一切安置妥当之后,朱天明向崇祯皇帝作了汇报。

  崇祯听完非常激动,要亲自去检阅一番,感叹着大明也将会拥有一支像解放军一样的强大军队。

  于是让钦天监选了个黄道吉日,崇祯没有事先通告朱天明,悄悄的来到了一师的营区,准备突击检查一下。此时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重新修建的一道混凝土围墙,正中是宽阔的大铁门,门口有四名全副武装手持新式火帽枪的哨兵,看着威武严肃很像后世的部队大院。

  见到崇祯的龙辇到了门口,四名哨兵立刻慌忙地下跪行礼,这一跪,刚才那种威武肃穆的气势一下就没了。

  崇祯在龙辇上皱眉道:“快起来吧,以后站岗时只行持枪礼即可,对任何人都无需下跪。”

  四名哨兵赶忙起身,崇祯刚要入营,余光看去,“咦”了一声,指着一名站岗的警卫道:“你过来。”

  那名警卫小跑到辇前,左手握枪拄地,右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看着这名晒得黝黑,却精壮干练的年轻士兵,崇祯思索道:“你是......天曦?”

  那士兵一脸惊喜道:“陛下,您还记得我呀。我正是天曦。”

  崇祯疑惑道:“当然记得,你随父兄进宫时,朕见过你,你和你哥长得最像,你怎么跑到这里站岗来了?”

  诸天曦不好意思道:“我和天耀不想在家混吃等死,就缠着我哥也要从军报国。我哥就把我们俩安排到警卫营当兵来了。”

  崇祯回想着上次他俩跟随父兄进宫时,那白白净净,文文弱弱的公子哥模样。

  再看看现在的样子,不免有点心疼道:“都晒黑了,朕一会儿就跟你哥说说,给你们俩安排个军官做,怎么也比在这里站岗轻松些。”

  天曦摇头道:“不行,我哥说了,吃不了苦就得滚蛋。再说了,大哥能靠着一仗一仗打成将军,我们俩也能行。要升官就要靠实打实的战功。”

  崇祯感慨的摸了摸诸天曦的头,欣慰的说了句“好样的,有骨气。这才是朱家的汉子。”

  就没再多言,直接进了营区,这时朱天明才接到消息,马上带着朱嘉赫、张之极及其他主要军官一路小跑的迎出来。

  此时崇祯已经来到了训练场,看着穿着新式军装,拿着新式武器刻苦训练的士兵,崇祯甚是欣慰,忽然心中又多了很多的感慨,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

  这时朱天明走到跟前小声道:“咋还哭了?我的兵这么让你失望吗?”

  崇祯回过头看到朱天明,笑着道:“没有,我只是有些感慨,回想上辈子,一个败仗接一个败仗,一支支的部队,不是溃散就是全军覆没。

  如今我大明终于有了一支可以傲视天下的强军,必不会再重蹈覆辙了,我是激动的。”

  朱天明闻言安慰道:“今次肯定不会了。你放心,等海军也组建完毕了,我给你打个联合国回来。到时把国号改为‘大明地球帝国’,

  咱们先说好了,到时候我就退休享福去了,你把夏威夷封给我,我就享受阳光、沙滩、游艇、美人去了。”

  崇祯笑道:“地球帝国?你这是打电脑游戏呢?”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崇祯看着操练的部队,问道:“我听御用监说你在大量的征集资深铁匠,进展如何了?”

  朱天明道:“是呀,科学院新设立了冶金研究所。咱们国家的铁矿品位较差,而且含硫量高,

  我希望冶金所可以想办法生产出品质更好的钢材,另外还要研究满足各种用途的合金钢,再有就是研究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钢铁产量。”

  崇祯道:“我记得你当初曾经说过,制约工业革命的几个要素:粮食、燃料、纤维、建材,粮食问题已经在逐步解决了;

  建材方面现在有了混凝土也基本解决了;

  纤维嘛,我已经下旨让在南北直隶加大棉花、亚麻、黄麻的种植了,只可惜大明对新疆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等将来收复新疆就可以大面积的种植棉花了;

  至于燃料,南方的煤炭运输不便,北方的煤炭主要产自山、陕、蒙古、辽东,这些地方都不平静,无法大规模开采,我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平定辽东蒙古,这样就可以长期稳定的开采煤炭了。”

  朱天明道:“是的,尤其是煤炭最为重要,没有充足的煤炭,蒸汽机就无法大规模推广,更没法大力发展冶金和化工。”

  崇祯道:“科技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可现在社会的主流只重八股文章,轻视百工杂学的思想已是根深蒂固。

  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用在科研人才上是不是也适用?”

  朱天明道:“当然了,人们之所以执着于八股文章,是因为学好了可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如果搞科研也能做到这些,自然也会有大批的人热衷于此道。”

  崇祯又道:“我有个想法,你听听可不可行。

  实习助教和实习助理研究员授从、正七品衔,助教、助理研究员授从、正六品衔,讲师、研究员授从、正无品衔,副教授授从、正四品衔,正教授授从、正三品衔。

  另外科学院每两年评选一次院士,院士一律授终身伯爵爵位,荫其子为镇国中尉。”朱天明喜道:“当然可以呀,如此一来,必能吸引到不少有志之士投身科研。”

  二人议定后,重振突然问起:“军队已经扩编了,枪支弹药的产量能跟上吗?”

  朱天明笑道:“放心吧,董强到了军械厂后,推广了流水线生产法,把工人分成了若干个工作组。

  每个工作组只负责生产中的一个工序,所以大家都极为熟练,生产销率大大提高。现在的新式火帽枪及弹药产量满足新军需求外还有富余呢。”

  崇祯点了点头道:“看到你这一切顺利,我就放心了。你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明年过完春节后,我打算将整个京营改编成皇家禁卫军,共计一个军的编制。

  另外将上十二卫改编成皇家卫队编制为一个师。待京营改编完毕后,再把整个北直隶的三十万军队,改编成皇家陆军第一军和第二军。

  等这些整改全部完成后,就可以推行取消农税和征收商税的政策了。

  到时候江南那些富商被动了利益,很大概率会高些事情,咱们手里有了这三个军的新军部队,我就有底气了。”

  朱天明思考了一会儿答道:“没问题,我会预先做好准备,而且北直隶改编的问题不大,我记得从后世的资料上看过,北直隶号称有三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兵力只有六万左右。

  改编难度应该不大。江南那些地主富商要是敢闹,我就给他们好好长长记性。”

  崇祯视察完禁卫一师后,满意的回宫了,第二天便传下圣旨,明确了皇家军事学院、军械厂、皇家科学院及附属大学所有科研教职人员的品级待遇,并以邸报通晓全国。

  这一日朱天明正在军营巡视,突然闻到一股熟悉亲切又令人振奋的味道,循着味道找去,发现是一个军需官正在跟一个送菜的农夫结算菜钱,那个农夫叼着一个旱烟袋正在抽烟。

  朱天明一下跑了过去,抓着农夫问:“老丈,你这个烟叶是在哪里弄的?”

  那农夫吓了一跳,看到军需官慌忙地向来人行礼,还尊敬的口称将军,吓得农夫一下跪在了朱天明面前,大声喊着:“大人饶命啊,小的知错了,小的知错了。”

  朱天明疑道:“哪里错了?”那农夫带着哭腔道:“大人说是哪里错了,小人就是哪里错了。”

  朱天明一头问号,道:“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只是想问问你这烟草是在哪里弄到的。快点站起来,成何体统。”

  农夫这才恍然大悟,连忙站起身掸了掸腿上的土,道:“小人这烟叶是在城外的集市上买的。”

  朱天明拉着农夫坐在一边的石牙上问道:“这烟草多少钱?”

  农夫道:“回大人的话,这上好的烟草贵得很,要两、三两银子一斤,一般的烟草也要七百钱到一两银子,再差些的也要三四百文一斤,

  小人抽的这种是别人不要的碎渣和烟叶末子,里面还混着些叶梗草棍,抽取来劲大、辣口,呛得狠。”

  朱天明立刻命人取来五十两银子交给农夫,道:“你明天帮我把最好的烟叶买十斤来,剩下的钱就归你了。”

  农夫又惊又喜道:“大人,哪里用得了这么多钱。”

  朱天明道:“你就拿着吧。不过先说好,买烟叶不能耽误了给营中送菜。”

  农夫口称一定,接了银子欢欢喜喜的走了。第二天,那农夫送菜来的时候,果然带来了十斤上好的烟叶,军需官把烟叶送到了师部。

  朱天明抱着烟叶神神秘秘的跑回了自己的小院,进到书房朱天明取出几张宣纸用手捏了捏,感觉熟宣太软,生宣的手感正好,于是裁了一条生宣,

  拿了一小片烟叶搓碎放在纸上卷成烟卷,用唾沫粘住宣纸,用火折子点燃,狠狠的吸了一口。这一口给朱天明呛得,感觉肺都快咳出来了。

  娟儿和薛沐妍闻声赶紧跑了进来,看着满屋的烟气和举着烟卷咳嗽的朱天明大惑不解,娟儿赶忙打开窗户,薛沐妍为朱天明端来了一杯茶水。

  看着朱天明又是小心翼翼的吸了一口,薛沐妍问道:“少爷这是在做法吗  ?”看着又咳了几声的朱天明,娟儿道:“哪儿啊,少爷这是在作妖呢。”

  朱天明道:“少爷这是在做伟大的实验,你们先出去,别呛到你们。”

  两位丫鬟不知道朱天明要搞什么玄虚,只得悻悻的出去了。

  朱天明细细品味着烟卷,发现此时的烟叶是生晒而成,香味不足而且烟气辛辣,思考了许久,朱天明突然想到了后世香烟加工时,烟叶都是要发酵的。

  于是让娟儿取来高度烧酒和大笸箩,朱天明取出几张色泽金黄的烟叶切成细丝,喷洒上白酒搅拌均匀,然后放在笸箩中晾晒,

  直至半干用手抖散烟丝互补粘连才拿进屋中,用一床棉被盖在笸箩上保温,使其发酵。

  每隔一两天朱天明就去取出一点观察发酵情况并试抽,最后发现发酵到十二天至半个月时口感最佳,生烟的味道去除殆尽,辛辣的味道也大大减轻,香味更加醇和。

  于是朱天明再次取来生宣,又让娟儿煮了些迷糊做粘合剂,一上午的时间在娟儿和薛沐妍的帮助下卷了两百多根香烟,分装在几个木盒里。

  吃完午饭朱天明抱着几个木盒回了师部,然后让人叫来了万胜、李洋、王远刚和张建军,神秘兮兮的打开木盒道:“你们看这是什么?”

  大家一起伸头,惊讶道:“香烟?”

  朱天明哈哈笑道:“要不要来一根?”

  大家都摇头道:“我们几个都不抽烟,你最好也少抽点。”

  朱天明感觉有些无趣,悻悻的收起了烟盒嘟囔道:“你们不抽算了,我拿着换钱去。”然后带上烟叶和一盒卷好的香烟,叫人备了马车直奔宁园而去。

  入了宁园没走几步,就见到魏忠贤正小跑前来,见礼后引着朱天明到了前园的会课堂。

  落座之后,朱天明取出烟草和卷好的烟卷,问道:“你可识得此物?”

  魏忠贤拿起烟叶看了看道:“这是吕宋烟吧。据说吸食此物可驱虫避瘴、提神醒脑、行气止痛。小人也曾吸过几次,但此物辛辣味涩口,所喜之人并不甚多。”

  朱天明道:“果然好见识。”

  然后拿起一支卷好的烟卷点燃递给魏忠贤道:“你轻吸几口试试。”

  魏忠贤接过轻轻吸了一口,然后咦了一声又吸了一口,惊道:“这也是吕宋烟吗?不似其他那般辣口,也没有生烟的苦涩味,而且还有淡淡的美酒醇香。”

  朱天明正欲继续说话,又有两位陌生的美艳女子走了进来,为朱天明呈上茶点。向朱天明婀娜一礼后,退了出去。

  朱天明问道:“又换了两个花魁?”

  魏忠贤道:“正是,每月换两个,大人今天......”

  没等他说完,朱天明赶忙打断道:“今天很忙,说完正事我马上就得走。这是我独创的烟草发酵之法,发酵后的烟草味道更佳。

  你想办法去寻找市面上品质最好的烟草种苗,然后买些一些田产专门种植,你和云南的黔国公有旧吗?”

  魏忠贤道:“小人与黔国公素无往来,但如有需要,小人可试着打通关系。”

  朱天明摆摆手道:“算了,不用麻烦了,这事我让皇上去办吧。”

  听闻此言,魏忠贤的眼皮不自主的跳了一下,心道:“让皇上去给自己办事这种话,居然说的这么平淡且习惯。”

  朱天明接着道:“黔国公治下的新兴州最适合种植烟叶,我让皇上跟黔国公说好,让他派人帮助你在新兴州多买些田地用于烟草种植。

  再修建配套的晾房、发酵房、窨窖、烘干房、卷制房等等设施。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

  但是切记香烟经营所得要单列一笔账,一分一毫都不能马虎,这些钱是皇上另有用途的。”

  魏忠贤道:“小人铭记。”

  朱天明又问道:“你可知道鸦片这种东西吗?”

  魏忠贤答道:“听说过,据说产自于天竺、南掌一带。滇贵一带好像也有少量种植。”

  朱天明道:“你去多购进一些,最好能找到源头。”

  魏忠贤满口答应,派人去寻找货源。交代完正事,朱天明品了口茶突然问道:“知道当初为什么将你治罪吗?”

  一听这话魏忠贤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朱天明道:“我又不是要审案子,起来答话。”

  魏忠贤战战兢兢的坐回到凳子上道:“小人知道,小人看了那十大罪。”

  朱天明道:“你可知道东林中人,认为你最该死的是哪条吗?”

  魏忠贤道:“桩桩件件皆该死。”

  朱天明道:“确实该死,但我问的是,你可知道东林中人眼中,你哪条最该死?”

  魏忠贤摇了摇头,朱天明叹气道:“你恢复了盐税矿税,又加征了工商税,这条你可是彻底得罪了所有的商人和地主。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魏忠贤没有说话,但似乎又有话想说。朱天明道:“今日此处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出来吧。”

  魏忠贤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不征盐、矿、商税,朝廷哪来的钱赈灾?哪来的钱养兵?哪来的钱平叛?哪来的钱打仗?只靠那些农税吗?

  那些泥腿子每年到头累死累活弄有多少钱?又有多少税可收?再说大量的农田都被投献在了有功名的人家,根本就收不上税来。

  放着那些富商巨贾该征税的不征,只征那些吃不饱饭的农人,这点小人实在想不通哪里错了。无论十大罪也好,二十大罪也好,小人都认,没有怨言,唯独这一条小人不敢苟同。”


  (https://www.wshuw.net/2113/2113998/1111111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